-
前列腺炎吃啥Time of issue : 2023- 03-15
男性前列腺炎吃九味固精散
-
勃起硬度不够怎么办Time of issue : 2023- 03-15
勃起硬度不够可能是因平日过度手淫或性生活过度造成的
-
干细胞能治疗性功能障碍吗?Time of issue : 2023- 03-06
干细胞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干细胞一周资讯(7月第四期)Time of issue : 2022- 07-25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最新资讯,你关心的健康问题都在这里!
01、武汉协和医院科研成果:晚期头颈部鳞癌免疫治疗有效率达96%
全球癌症治疗顶级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头颈部肿瘤MDT团队一项研究成果。该期刊认定:这是全球首个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研究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具备原始创新特质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模式,使局部晚期喉癌、鼻癌、口腔癌的治疗有效率达96%,远超历史 治疗方 案。
02、干细胞水凝胶有助糖尿病患者慢性创面愈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副教授涂琴与该校动物医学院教授华进联团队合作,研发出一款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干粉功能的水凝胶,它可用于慢性糖尿病创面愈合。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碳水化合物聚合物》。 据华进联介绍,在 II型糖尿病小鼠伤口模型中的体内伤口愈合实验表明,该研究所制备的水凝胶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为糖尿病慢性伤口管理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03、我国科学家发现并鉴定免疫调控红细胞亚群
人体中,部分非免疫细胞也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促进个体的健康发育。在人类发育过程中,红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依据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有待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免疫调控红细胞亚群。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 《Nature Immunology》 上。该研究的发现为免疫红细胞的性质及其在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见解。
04、我国首个干细胞3D生物打印血管取得新临床进展
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赵纪春教授团队组织开展的 “干细胞3D生物打印血管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临床研究正式召开项目启动会(SIV),意味着全国首个干细胞3D生物打印血管临床研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全球首个干细胞3D生物打印血管应用于临床的研究项目,也是首个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PI单位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
05、我国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IND获得受理
CDE官网最新公示,TX10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 (IND)已获受理(受理号: CXSL2200258)。TX103CAR-T 是一款靶向TX103跨膜蛋白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 TX103(未公开靶点)在消化道肿瘤,脑肿瘤等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也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成分中高表达。 TX103CAR-T在杀伤肿瘤的同时,还能靶向肿瘤微环境,这有利于克服实体瘤的抑制性,避免肿瘤逃逸CAR-T疗法,可使多种实体瘤患者获益。
06、身体卫士“罢工”,罕见病男婴移植造血干细胞重生
可可一出生白细胞就 “罢工”,彻底失去免疫抵抗力,外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给他带来致命威胁。这种罕见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只有尽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救命。武汉儿童医院多科专家联手抢救,为孩子赢得生机。6月20日,可可正式住进移植病房内开始了“预处理”。随后从湖南长沙送来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成功运到武汉,并回输进可可体内。仅12天,“生命种子”在可可体内茁壮成长,7月21日,他康复出院。
07、中美学者联合研发噬菌体肿瘤疫苗具有重要转化价值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白雪巍教授、孙备教授与美国布朗大学 Wands教授联合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通过基于ASPH的入噬菌体纳米颗粒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诱导抗肿瘤适应性免疫应答”, 近日被国际著名期刊《实验与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审稿专家评价,这项成果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的研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创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研转化价值。
08、东北首例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成功
日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再创突破,东北首例 CAR-T细胞(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治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成功。刘先生是一名复发难治性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作为这种治疗方法的第一个受益人,在输注CAR-T治疗后1个月即获得了完全缓解(CR),顺利出院。
09、用干细胞递送免疫激活细胞因子清除癌细胞
慢病毒基因治疗之父 Luigi Naldini等人在Science子刊发表新成果,通过工程化改造造血干细胞,使其表达免疫激活细胞因子INF-a或IL-12, 将工程化改造的造血干细胞抑制给胶质母细胞瘤小鼠后,免疫激活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活化,从而抑制了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并提高了生存率。该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的释放比全身性细胞因子给药更安全、更有效。
10、中超球员孙准浩将进行干细胞注射治疗
在中超第 10轮山东泰山与大连人的中超比赛,孙准浩在上半场第13分钟因膝盖受伤被替换下场,最终他也未能进入韩国队的东亚杯名单。目前孙准浩已经回到韩国康复。根据孙准浩经纪公司的透露,受伤的孙准浩属于右膝盖内侧副韧带损伤,这个伤病不算太严重,但接下来会进行干细胞注射治疗,孙准浩最快8月底可以复出。
11、基于外泌体的细胞疗法完成III期试验首例给药
一家专注于开发转化细胞的生物技术公司 Capricor Therapeutics 宣布完成在HOPE-3中的首例给药,这是CAP-1002的III期临床试验,CAP-1002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同种异体细胞疗法。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计划在美国招募约70名患者,参与者将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CAP-1002或安慰剂组,每三个月进行一剂静脉输注,每次注射含有1.5亿个细胞,总共4剂。 -
我国多位著名院士发声:支持细胞疗法、精准医疗!Time of issue : 2022- 07-22
2021年6月和9月,中国两款免疫细胞药物的上市标志着我国细胞治疗的时代正式开启,国家各地相继发布的政策和制度支持也表明,细胞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国内多位著名院士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声,支持细胞疗法、精准医疗。
田志刚院士
2021年12月26日,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高峰论坛在淄博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作线上报告。他明确表示:未来5-10年,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癌症的一线治疗方式,放化疗将成为免疫治疗的辅助手段。
田志刚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田院士长期从事NK细胞生物学研究、肝脏免疫学研究、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及产品研制,目前已有多个NK细胞实体肿瘤治疗项目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王福生院士
2021年11月,中国疾病细胞/生物治疗大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介绍了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在肝炎和新冠肺炎中的疗效。他指出,细胞作为一种药物是近十年的发展成果,这项新技术具有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临床治疗更及时、更准确、更智能,使重大疾病的治疗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王福生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工作30多年,先后参与2003年SARS、2009年禽流感、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2020年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临床治疗,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的临床免疫和细胞治疗。
季维智院士
2021年12月,中国干细胞第十一届年会在广州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明确指出: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毋庸置疑位于世界第一梯队。
季院士介绍,包括台湾地区,我国现已申报、注册的干细胞研究项目,已超过860个,多个方向齐头并进,呈现出勃勃生机。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区在全国干细胞的研究上起着带头作用。中国干细胞研究已经迈入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转折阶段,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取得突破和领先。
季维智院士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季维智院士长期从事灵长类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为中国生殖与干细胞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灵长类研究的国际化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钟南山院士
2021年4月,厦门细胞(生物)治疗临床研究研讨会在厦门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到场致辞并作了题为《细胞治疗的展望》的学术报告,指出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肿瘤免疫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等新型诊疗服务列为发展的重点任务。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疗科技发展中,细胞治疗领域必定会成为新的高速赛道。
钟南山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 ,曾任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院长及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
裴刚院士
2020年10月,中国干细胞第十届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出席年会并进行分享。
他认为干细胞领域是一个前沿、开放的领域,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后发优势。他肯定了干细胞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干细胞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国干细胞研究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裴刚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主编和国际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平台建设专家组成员等。裴钢教授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
此前,裴钢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的主题演讲中就曾提到:干细胞是目前极具前景的新兴事物,各国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这项研究中去,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李兰娟院士
2020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接受央视《新闻直播间》的专访。采访提到:“干细胞疗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在浙江应用后非常有效,这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对部分人员也将配合应用干细胞。2013年,H7N9高发时,我们就曾经采用干细胞疗法加入流感病人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兰娟院士,感染病(传染病)学家,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主席。李院士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周琪院士
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做客央视财经频道的《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研究进展,指出全球已有针对不同疾病的几百种干细胞药物处于研发阶段,中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是有自己的国际地位的,很多工作是跟国际齐头并进,甚至是领先的。
周琪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任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分院院长、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理事长。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与干细胞研究,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付小兵院士
2018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出席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在无锡马山举行,论坛,分享了再生医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呼吁大力发展生物治疗,提到:“生物治疗技术(再生医学)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利益,是20年的空间,从而更多造福人类健康。”
付小兵院士是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少将军衔,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放军304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主要领域涉及创伤弹道学、生长因子生物学、干细胞诱导分化与组织再生、严重创伤重要内脏缺血性损伤的主动修复与再生等。
苏国辉院士
2021年9月,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成都举行,苏国辉院士出席会议 。他在会上表示,干细胞治疗已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对干细胞方面的政策也非常好,可以说我国干细胞行业正在良好的发展中。2018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干细胞新药正式受理,很多目前药物治疗不理想的疾病,希望干细胞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苏国辉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被誉为“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
以免疫细胞和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疗法,在越来越多种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有效的作用,因其高度精准化和个性化的优势,已成为未来人类医学发展的热门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人类可以从细胞水平攻克更多的疾病。 -
肠道菌群,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Time of issue : 2022- 07-22
微生物无处不在,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幸免于它们的存在。我们人体也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和我们中空器官的黏膜上,比如胃和肠,形成与人类互惠共生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根据所处的位置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因此,我们有口腔菌群、肺部菌群、阴道菌群和皮肤菌群等,我们重点关注肠道菌群。
通俗来讲生存在人类肠道内的大量细菌构成的菌团,就叫做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有3种菌群:第一种共生菌群,主要有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第三种是致病菌群,比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
其中共生菌群为有益菌群,第二种条件致病菌群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就像墙头草,如果有益菌群占有优势它就倒向有益菌群,反之则倒向致病菌群。第三种致病菌群就是有害菌群,它们是健康的破坏者,本不属于肠道,但一旦误食进入肠道,就会兴风作浪,导致腹泻等。当这三种菌群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表现的症状有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反复感冒、口臭等。
01、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虽然肠道菌群非常小,但是却对我们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消化食物,他们还会训练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知道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要清除的外来有害物质。一旦肠道菌群的平衡被破坏,就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发生。
每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群都是在早期形成的,因为它们的组成取决于婴儿时期(出生胎期、分娩类型、母乳喂养方法、断奶期)和外部环境诸如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微生物群在成年期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肠型、体重指数(BMI)水平、运动频率、生活方式,文化和饮食习惯等原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细胞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相互作用网,肠道菌群失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维持肠道固有菌群, 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可以进一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02、肠道菌群在健康中的作用
由于其庞大的基因组含量和代谢补体,肠道微生物群为宿主提供了一系列的有益特性。
考虑到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弹性以及与宿主的共生相互作用等特点,我们可以定义宿主和微生物为一个“超级有机体”,履行免疫和代谢功能。肠道细菌是胃肠道消化的关键调节因子;共生细菌在许多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的提取、合成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胆汁酸、脂类、氨基酸、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
这些微生物的另外一些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保持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它能通过防止细菌入侵维持肠上皮完整性。此外,共生微生物群与粘膜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适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机制有可能由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而被破坏,这就是所谓的菌群失调
03、肠道微生物的繁殖
每天都有大量的微生物会随着粪便排出,为了维持肠道菌群的数量,必须不断地用新的微生物取代这些排出去的微生物。这很容易实现,原因有二:
我们每次吃东西时候大量的细菌会通过食物被重新引入体内。
细菌繁殖非常快。
细菌有一种独特的繁殖方法,可以让它们的后代快速繁殖,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的“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又会分裂产生两个新的子细胞,就这样继续下去。后代的数量不是每一代增加一个单位,而是每一代增加一倍,因此,细菌繁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04、细菌都危险吗?
细菌有一个不好的名声,人们谈菌色变,认为它们都是有害的。确实,它们可以感染我们,使我们生病甚至死亡。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还会为如此多的细菌提供栖息之所呢?
事实上,地球上有上亿种不同类型的细菌,但只有少数是致病性的,绝大多数是无害的甚至有益的。在自然界中,正是细菌赋予土壤中的惰性矿物质生命,并使植物能够吸收这些矿物质,比如氮、磷和硫。
细菌也负责分解死去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组织含有大量可重复利用的物质。为了让它们循环利用,它们需要从固定它们的有机结构中解放出来。细菌将组织分解成比之小的颗粒,然后被重新吸收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肠道细菌就在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有益的作用:它们可以利用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的一些简单物质来合成维生素等;它们还能帮助分解我们自身不能充分消化或不能消化的食物颗粒,比如膳食纤维;
最后,它们还能够破坏某些毒素,使它们变得无害。它们可以被看作我们肠道中的隐形“工人”,细菌“工人”们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驱动着肠道工厂的正常运行。我们的身心健康,与肠道细菌在工厂里工作的愉悦程度密切相关。
人体从肠道菌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它们反过来也是受益者,肠道每天给它们提供营养和温暖潮湿的环境,这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样两种不同物种的生物都从另一个物种的存在中受益的这种关系就是“共生关系”,比如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和我们人类,有利于这种关系的细菌就是“共生菌”,而对这种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的细菌就是“病原菌”。
05、健康的肠道菌群
优势菌群:它们附着在肠壁上,通常保持稳定,包括绝大多数的微生物;
亚优势菌群:它们是可变的,或多或少在肠道扎根,包括较少的微生物;
过路菌群:这些微生物只是简单地穿过肠道而不附着在肠壁上,占总数极少。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不相同的。没有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肠道菌群的标准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肠道菌群,就如同我们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有人中,有一小部分细菌是共同的,但每个个体之间还有许多种不同的细菌。酵母和其它真菌的含量也因个体而异。肠道菌群的组成不仅在微生物的类型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是不同。一些微生物群体的数量比其它的要多,因为它们在肠道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需求的食物。
肠道菌群承担着许多职责,它在消化中发挥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制造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中和毒素,并刺激肠道转运。同时,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可以阻止致病菌在肠道中扎根,它能产生抗菌物质,杀死危险的细菌,它还能刺激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产生,它的抗菌和抗毒特性还使其发挥抗炎作用。
肠道和肠道菌群可以说是驱动人类健康的引擎,它们通过这些功能在维持整体身心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恢复肠道和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让肠道处于上佳工作状态,赋予好菌力量,让坏菌无可乘之机,让身体内所有细菌小伙伴能够和谐共生,这就是我们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 -
干细胞一周资讯Time of issue : 2022- 07-22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最新资讯,你关心的健康问题都在这里!
1、全球首例!自体细胞或彻底治愈溃疡性结肠炎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医疗团队近日公布,该团队在全球率先利用类器官技术,为难治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移植手术。手术中使用的类器官由患者自身的细胞培养而来,集合了多种肠道细胞,其中也包括能够生成黏膜的干细胞等。研究团队用内窥镜采集患者正常的大肠黏膜,然后培养约1个月。大量制作由干细胞等众多细胞构成的直径0.1~0.2毫米的球状块,把约0.2毫升置于患处,再覆盖上可在人体内降解的薄膜加以固定。据悉患者此后状况良好。
2、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招募
近期,烟台毓璜顶医院发布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招募。他们正在进行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研究。整个临床试验设 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5x10^6细胞/kg、1x10^6细胞/kg、2x10^6细胞/kg,按照剂量递增原则依次从低剂量至高剂量组序贯进行,每组招募12例受试者。招募信息的发布,也代表着国内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正在规范而有序的发展中。
3、FDA批准糖尿病干细胞新药VX-880临床试验继续进行
截 近期,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年度科学会议上,制药公司Vertex再次公布了其在研干细胞产品VX-880治疗1型糖尿病的1/2期多中心、单臂、开放临床试验中首批两名患者的详细随访数据,引起不小轰动。正如 ADA负责研究和科学的副总裁 Marlon Pragnell 博土接受采访时所说:“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缺乏胰腺β细胞,不可能从器官捐献者移植中获得足够的β细胞,如果VX-880疗法能够被证明是安全有效性的,这将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
4、最新研究!新型干细胞可让科学家们在培养皿中制造器官
近日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培育干细胞的新途径,或能成功地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培育器官。该研究的重点是多能干细胞和内胚层胚胎外干细胞。胚外内胚层细胞是该研究团队几年前发现的一种新型干细胞系。它们通过充当提供细胞膜和膜营养来帮助胃肠器官。教授 JoshuaBrickman表示,已成功地将胚胎外内胚层干细胞培养成培养皿中的肠道器官结构。
5、《自然免疫学》:华人科学家发现新型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
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细胞, T细胞的杀伤功能依赖于对肿瘤抗原的识别,然而,许多肿瘤类型缺乏免疫原性抗原。近日,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李明团队,在《自然免疫学》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ILC1可以感知肿瘤细胞分泌的IL-15,从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这一发现拓展了我们对天然淋巴细胞功能的认知,并可能为一些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6、国产原研CAR-T治疗后实现“临床治愈”
2017年5月,马女士因疾病复发并对多线治疗产生耐药,在国家医学转化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教授、多发性骨髓瘤亚专科负责人糜坚青教授等主任团队的帮助下,在瑞金医院接受了国内首款原创靶向BCMA的CAR-T细胞输注,至今已实现了五年的无病生存。目前,马女士在平时能正常地散步、打打乒乓球、听听音乐,已经完全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7、干细胞移植治疗AL淀粉样变带来长期生存和治愈可能
来自波士顿大学 /波士顿医学中心淀粉样变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AL淀粉样变患者中,HDM/SCT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安全性。此外,他们首次开发了一种预测评分来评估干细胞移植后的无事件生存。无事件生存期被定义为干细胞移植到开始下一个治疗路线或死亡之间的时间,以最先发生的时间为准。
8、首个“快速”快速CAR-T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血液学专刊 Blood Cancer Journal发布的新研究显示:在全球首批接受FasTCAR-T细胞治疗的18名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观察发现,该疗法不仅安全可控,而且与传统CAR-T相比其细胞更“年轻”,体内扩增能力更强,留存时间长,疗效较为良好,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探索。 -
肠道菌群,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Time of issue : 2022- 07-21
肠道菌群,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2022-07-19 11:36
微生物无处不在,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幸免于它们的存在。我们人体也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和我们中空器官的黏膜上,比如胃和肠,形成与人类互惠共生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根据所处的位置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因此,我们有口腔菌群、肺部菌群、阴道菌群和皮肤菌群等,我们重点关注肠道菌群。
通俗来讲生存在人类肠道内的大量细菌构成的菌团,就叫做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有3种菌群:第一种共生菌群,主要有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第三种是致病菌群,比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
其中共生菌群为有益菌群,第二种条件致病菌群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就像墙头草,如果有益菌群占有优势它就倒向有益菌群,反之则倒向致病菌群。第三种致病菌群就是有害菌群,它们是健康的破坏者,本不属于肠道,但一旦误食进入肠道,就会兴风作浪,导致腹泻等。当这三种菌群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表现的症状有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反复感冒、口臭等。
01、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虽然肠道菌群非常小,但是却对我们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消化食物,他们还会训练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知道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要清除的外来有害物质。一旦肠道菌群的平衡被破坏,就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发生。
每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群都是在早期形成的,因为它们的组成取决于婴儿时期(出生胎期、分娩类型、母乳喂养方法、断奶期)和外部环境诸如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微生物群在成年期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肠型、体重指数(BMI)水平、运动频率、生活方式,文化和饮食习惯等原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细胞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相互作用网,肠道菌群失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维持肠道固有菌群, 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可以进一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02、肠道菌群在健康中的作用
由于其庞大的基因组含量和代谢补体,肠道微生物群为宿主提供了一系列的有益特性。
考虑到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弹性以及与宿主的共生相互作用等特点,我们可以定义宿主和微生物为一个“超级有机体”,履行免疫和代谢功能。肠道细菌是胃肠道消化的关键调节因子;共生细菌在许多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的提取、合成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胆汁酸、脂类、氨基酸、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
这些微生物的另外一些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保持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它能通过防止细菌入侵维持肠上皮完整性。此外,共生微生物群与粘膜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适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机制有可能由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而被破坏,这就是所谓的菌群失调
03、肠道微生物的繁殖
每天都有大量的微生物会随着粪便排出,为了维持肠道菌群的数量,必须不断地用新的微生物取代这些排出去的微生物。这很容易实现,原因有二:
我们每次吃东西时候大量的细菌会通过食物被重新引入体内。
细菌繁殖非常快。
细菌有一种独特的繁殖方法,可以让它们的后代快速繁殖,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的“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又会分裂产生两个新的子细胞,就这样继续下去。后代的数量不是每一代增加一个单位,而是每一代增加一倍,因此,细菌繁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04、细菌都危险吗?
细菌有一个不好的名声,人们谈菌色变,认为它们都是有害的。确实,它们可以感染我们,使我们生病甚至死亡。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还会为如此多的细菌提供栖息之所呢?
事实上,地球上有上亿种不同类型的细菌,但只有少数是致病性的,绝大多数是无害的甚至有益的。在自然界中,正是细菌赋予土壤中的惰性矿物质生命,并使植物能够吸收这些矿物质,比如氮、磷和硫。
细菌也负责分解死去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组织含有大量可重复利用的物质。为了让它们循环利用,它们需要从固定它们的有机结构中解放出来。细菌将组织分解成比之小的颗粒,然后被重新吸收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肠道细菌就在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有益的作用:它们可以利用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的一些简单物质来合成维生素等;它们还能帮助分解我们自身不能充分消化或不能消化的食物颗粒,比如膳食纤维;
最后,它们还能够破坏某些毒素,使它们变得无害。它们可以被看作我们肠道中的隐形“工人”,细菌“工人”们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驱动着肠道工厂的正常运行。我们的身心健康,与肠道细菌在工厂里工作的愉悦程度密切相关。
人体从肠道菌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它们反过来也是受益者,肠道每天给它们提供营养和温暖潮湿的环境,这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样两种不同物种的生物都从另一个物种的存在中受益的这种关系就是“共生关系”,比如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和我们人类,有利于这种关系的细菌就是“共生菌”,而对这种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的细菌就是“病原菌”。
05、健康的肠道菌群
优势菌群:它们附着在肠壁上,通常保持稳定,包括绝大多数的微生物;
亚优势菌群:它们是可变的,或多或少在肠道扎根,包括较少的微生物;
过路菌群:这些微生物只是简单地穿过肠道而不附着在肠壁上,占总数极少。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不相同的。没有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肠道菌群的标准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肠道菌群,就如同我们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有人中,有一小部分细菌是共同的,但每个个体之间还有许多种不同的细菌。酵母和其它真菌的含量也因个体而异。肠道菌群的组成不仅在微生物的类型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是不同。一些微生物群体的数量比其它的要多,因为它们在肠道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需求的食物。
肠道菌群承担着许多职责,它在消化中发挥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制造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中和毒素,并刺激肠道转运。同时,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可以阻止致病菌在肠道中扎根,它能产生抗菌物质,杀死危险的细菌,它还能刺激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产生,它的抗菌和抗毒特性还使其发挥抗炎作用。
肠道和肠道菌群可以说是驱动人类健康的引擎,它们通过这些功能在维持整体身心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恢复肠道和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让肠道处于上佳工作状态,赋予好菌力量,让坏菌无可乘之机,让身体内所有细菌小伙伴能够和谐共生,这就是我们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 -
宫腔粘连不治疗的后果Time of issue : 2022- 07-11
-
干细胞外泌体,让衰老细胞重获新生Time of issue : 2022- 06-29
想了解更多干细胞存储资讯?
填写您的预约需求,您将获得相应的专业顾问满足您的需求。

微信咨询
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号,专业顾问随时准备解答您的一切疑问。
我们的服务遍布全世界
国内


佳霖干细胞公众号

佳霖干细胞客服微信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2021 湖南佳霖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2021012026号